他从梅山走来——记新化籍文学创作一级作家李健
作家李健 。
从梅山到西藏有多远,李健知道,他用脚丈量过;由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作家有多苦,李健也知道,他用心品尝过。当他踩在新化山间早春冰浸的水田里,一手扶犁,一手挥舞竹梢,催赶前方结实的大水牛时;当他骑着脚踏车,奔忙于梅山沟沟壑壑为乡民把脉捡药时,他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能生出翅膀飞向远方,自己能成为文学创作一级作家。那时,文学还是天边的一颗星,高悬在他的心空。
无数次收工归家,他来不及擦干腿肚子上的斑斑泥水,便捧起书,抓住笔,沉入文学的天地。他信奉写作好比种田,并无别的诀窍,只要辛勤耕耘,舍得流汗,便能获得丰收。白天,他匍匐在大地之上犁田、插秧、清除稗草;夜晚,他俯身在书桌旁读书、写作。一篇篇文章如同一丘丘稻田流淌于指端,它们没有艳丽的色彩,却有迷人的清香,那是泥土滋养的禾苗汁液散发的气息,淡淡的,轻轻的,缭绕在人心底,久久不会消散。山地里的麦巴鸟、乌泡、瀑布……在他笔下,都有了灵性,它们轻盈水润,甘甜灵动,细细读来,你难以想象,那些文字都出自一双荷锄栽苗、握镰割禾的手,要有颗怎样柔软、敏感、细腻的心,才能引导着那双手捧出如此美丽的果实啊。
(相关资料图)
我在乡下长大,年幼时也体会过田间劳作的辛劳,小小的心也曾为父辈讨生活时满脸的愁容而盛满惶恐,我想,身为男人,身为家庭的支柱,李健应该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,让人惊奇是,他的散文里看不到苦闷,艰难,他总是被一些细小的、不起眼的事物打动,然后赋予它们生命,焕发出本真的神采,从而感动许许多多日渐淡漠的心灵。
写作者创造作品,作品反过来又能带给他更蓬勃的生命力。我每每读到李健的作品,眼前总会出现一个羞涩、腼腆的大男孩,默默站在角落里,与世界对视。他眼神清亮似山林的溪水,里面蕴着对众生的体恤,对远方的向往,还有微微的胆怯。虽然而今他的头发已经沾染霜色,也已走过万重水,千座山,可我依旧固执地希望他永葆孩子气,永远不要老去,永远对尘世满怀好奇与期待。
人活在世,谁都不是圣人,没谁能逃离烦恼、愁苦,李健何尝又能例外,只是他聪明地把一个隐秘的、真实的李健放进了小说当中,只要有心,你时时处处都能与他的忧伤、挣扎劈面相逢。他关注的多是边缘的、底层的小人物,他们时刻被命运碾压,却无时不在抗争,不愿妥协,他们藏身于人世间的旮旮旯旯,一抓一大把,是你,是我,也是他。李健无力改变什么,却能用笔勾勒他们,给他们名字,让他们存在。欲望与给予,怨怼与救赎,幽微与明亮,在字里行间纠缠交织,鼓槌一般撞击我们的心房。他深知人性里没有绝对的恶,也没有不将就的善,恶里也有亲情和爱情,善里也有虚伪和欺骗,他对它们倾注同样真挚、热忱的感情。他的心因而愈发温厚而阔大。
李健始终有朴素的信念,相信心中的文字就像土里的种子,勤耕力作,必定丰收在望。
他不停地写啊,写啊,果真进了省城,成了知名文学期刊《芙蓉》的编辑,在《芙蓉》的那些年,是他人生当中最幸福的一段历程。他认真组稿,眼光敏锐,善于发现好稿,责编的稿子常被各种选刊选载。于他而言,这些仅仅是当编辑的本分,他的内心充盈着更为敞亮的喜悦,这是绝佳的学习过程。他善于学习,也乐于学习,既思忖人家谋篇布局的巧妙,也琢磨他们对细枝末节的处理。这些时候,他便成了最挑剔的小气鬼,逐字逐句掂量在文中的作用,也不放过一个错别字。领悟慢慢在他胸中累积、转化,变成自身的养分。再动笔,他感觉自己不比从前了,怎样编排故事、编织矛盾、塑造人物,全在脑中清楚浮现;哪里得密,哪里须淡,也能适度把握。艺无止境。他从不满足此种进步,对自己的要求越发严苛,不断思索推敲,力求精益求精,渴望言之有物,尽量把每个字的张力发挥到极致,既构建大气的格局,也不忽略有趣的细节。李健的养成由此而来。好作家唯有靠作品说话。他凭着一部部独具李健特色的作品顺利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,他文学之田里的稻禾已经抽穗,只要用心呵护,稻穗将日渐成熟、饱满。
在大家都认为李健通过文学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时,他却向《芙蓉》递交了辞呈,只身去了西藏,他害怕文学死于舒适和习惯,他要走得更远。外人无法揣测他当时的心境,但我想,这需要勇气。他呼吸着西藏清冽的空气,转着冈仁波齐的皑皑雪峰,打量布达拉宫的沉默辉煌,仰望蓝天上飘荡的哈达般洁白的云絮……它们如此神秘,又如此迷人。他一边游走,一边书写。对写作者来说,每种经历都是财富。离开《芙蓉》,他丢了工作,生活没了着落,是种失去;可见识过西藏的高山大川,他又有了别样的收获,阅历在丰富,世界观也在转变,大自然教给他很多东西,那里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也感染着他,他把感悟一点点渗进文字,使它们以更通透、更率真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兜兜转转之后,李健又回了新化。只是因为出去过,走过了千岩万壑,所以他有了一颗从容淡定的心,即使蛰居在小县城,雄心依然在他心头勃起,他要以梅山为地标,喜鹊镇为精神故乡,打造独属于他的文学王国。他宁静、笃定,深潜文学稻浪的金色波涛之下育沙成珠,不时有梅山故事,梅山人物鲜活跃出浪尖,还有更多的人和事在他笔下生长。日子经过短暂的无序,重新回到写作的轨道上来了。信心与力量如同波涛澎湃,拍打着他的每一寸肌肤,他将在家乡的土地上深深挖掘,直到泉眼汩汩喷涌,灌溉他精心耕作的稻田。
老天对人的考验无时无处不在。
由于熬夜过多,李健病了。在生病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,他恐慌了,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做。倘若再不能思考,再无法写字,他会生不如死!他不能向老天屈服!凭着超人的毅力,他跌跌撞撞闯过至暗时刻,他又倍感幸运,他还活着,心脏仍在有力地跳动,依然能抚摸世间的温暖与爱,多么美好的事情啊。一场大病,促使他对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观察与认识,对世界也有了更为深厚的悯谅,他仿若新生,祸与福,原来只在一念间。休养期间,他总是惦着所有作品,生怕遗失,即使脑子里雾团缠绕,手臂绵软,不听使唤,他也逼迫自己爬起来整理,这是他一生努力的命根子,宁可不要命,也得拼啊。不整理则可,一整理,欣喜与欣慰紧紧环抱着他,他竟然拥有了十三本书!这十三本书就是他的十三个孩子!其中包含全国各地优秀的评论家、作家为他的作品撰写的评论集《飞向火焰》。看着它们,他的心安宁了。有仰慕他的朋友,把它们全译成英文,它们犹如待字闺中的芳华少女,静静等待骑白马的少年前来揭开她的盖头。
他的成绩有目共睹,他患病也牵动着师友们的心,他们给他加油打气,鼓励他申报湖南省二零二二年度文学创作一级职称评审,这不光是种身份,更是对他实力的证明与认可。去年七月,他拖着带病之躯开始填写表格,准备资料,他把历年发表作品的原刊与出版的书籍,装了几大袋,沉甸甸,厚墩墩,都承载着他的心血、热爱,还有对梦想虔诚的追逐。经过专家层层审核,他过了一关又一关,今年二月,又成功通过现场答辩。
一个农民,评上了一级文学创作职称,很多媒体朋友都对李健产生了兴趣,纷纷打电话问他的感想和今后的打算,李健很激动,他说,这只是对过往的总结,意味着再出发,他将在家乡的沃野上耕耨新的田地,脚上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如果组织上能给他一张安放书桌的地方,解决他的后顾之忧,他将更心无旁骛地往前走。这是从卑微坎坷里走出来的人,面对肯定和认同时的一种感恩,一种期盼。
未来的路依然充满艰辛,但不管踉跄也好,磕绊也好,他都将奋力拼搏,绝不停息,在文学的田野里,一如既往地翻地,播种,耘耥,拿出十足的耐心与安静,等待它们吐穗结实。
那时,黄灿灿的谷粒将谦卑俯身亲近大地,丰收便会如约而至。
作家简介:
李健,男,1969年1月生,湖南新化人,文学创作一级,中国作协会员,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,作品散见于《上海文学》《钟山》《山花》《文学界》《广州文艺》《作品》《四川文学》《青春》《微型小说选刊》《金山》《芳草》《文艺生活》《翠苑》《山东文学》《安徽文学》《绿洲》《延河》《山西文学》《野草》《边疆文学》《西湖》《天津文学》《湖南文学》《西藏文学》《椰城》《当代小说》《芙蓉》《长江文艺》《清明》等,出版中短篇小说集《有风吹来》《三瓣嘴》《红肚鸟》《天上的鸭子》,散文集《我在你深处游走》,长篇报告文学作品《嬗变》。
关键词: